手足口病是由一組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出疹發熱為主要特征的急性傳染病。人群密切接觸是青少年手足口病重要的傳播方式,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傳播;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另外,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以及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等可造成傳播。規范科學的消毒是去除殺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避免繼發感染和疫情擴散的重要防控措施。為了做好手足口病應急處置的消毒處理工作,特制定本技術操作指南。
一、消毒處理分類原則
本操作指南根據不同的場所以及現場消毒的可操作性,分為手足口疫源地、托幼機構預防性消毒、普通公共場所、家庭消毒以及醫療機構消毒等五類場所進行分類指導。
二、消毒技術操作要求
(一)疫情發生后針對疫源地消毒處理方法
1、滅蚊蠅:可用5%氯氰菊酯(奮斗吶)、2.5%溴氰菊酯或其他殺蟲劑噴霧,按說明書使用。
2、飲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如漂白粉、84消毒劑等作用30分鐘。應加強對飲用水的消毒(包括二次供水)及其水源的管理,如果懷疑井水、缸水受到了污染,則可投加漂白粉(精)、二氯異氰尿酸鈉、次氯酸鈣等的水溶液或泡騰片對水井進行加氯消毒,投放量為每升水加入有效氯1~5mg,,作用30分鐘,使余氯量保持在0.5~1.0毫克/升。每天的首次投放時間一般宜放在清晨居民未使用飲水之前。投放藥物半小時后可使用。
3、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作用120分鐘。可焚燒物質盡量焚燒,作用60分鐘以上。消毒后深埋。
4、生活用具、書籍、玩具、交通工具: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鐘,或用0.3%過氧乙酸作用60分鐘,或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30分鐘。
5、食、飲具:首選煮沸消毒15分鐘-30分鐘,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鐘,也可用250毫克/升—500毫克/升有效氯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
6、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鐘。
7、人畜糞便:可采用高溫堆肥等方式無害化處理;也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與其攪拌均勻消毒。稀便與嘔吐物消毒按稀便及嘔吐物與藥以10:1的比例加入漂白粉干粉;成形糞便按糞、藥比例1:2加入含有效氯200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經充分攪拌后,作用2h。干燥排泄物處理前應適量加水稀釋浸泡化開后,再按上法消毒。
8、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120分鐘。浸泡時,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9、患者衣、被單:耐熱、耐濕的紡織品可煮沸消毒30分鐘,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鐘,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毛衣、毛毯、被褥、化纖尼龍制品,可采用過氧乙酸熏蒸消毒。
10、廁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墻: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消毒。用量200毫升/平方米;旱廁也可用生石灰覆蓋。
11、空氣:房屋經封閉后,對細菌繁殖體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7ml(lg/m3 ),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熱蒸發。熏蒸2h,即可開門窗通風?;蛞?/span>2%過氧乙酸(8ml/m3)氣溶膠噴霧消毒,作用30-60分鐘。
12、手和皮膚: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作用時間1分鐘-3分鐘。也可用75%乙醇溶液浸泡1分鐘-3分鐘。必要時,用0.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和用0.2%過氧乙酸棉球、紗布擦拭。
13、食物:生吃的瓜果、蔬菜類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鐘。病人的剩余飯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鐘,或用20%漂白粉乳劑浸泡2h,也可焚燒處理。
(二)托幼機構預防性消毒方法
1、桌椅、床、樓梯扶手、門把手等物體表面消毒每天2次:用含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擦拭桌椅、小床,樓梯扶手,特別是門把手等孩子經常接觸的部位,作用30分鐘后用清水擦試干凈。
2、地面消毒每天2次:用拖把蘸取含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拖地消毒地面,作用30分鐘后用清水擦試干凈。
3、衣服、被褥消毒。勤換洗衣服,勤洗澡。被褥陽光曝曬,每次30分鐘以上。
4、玩具消毒每天1次:塑料、木制、橡皮玩具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或擦拭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用干凈布擦干,備用。每班配備2套玩具,供消毒輪換使用。
5、口杯、餐具消毒每餐消毒1次:將口杯清洗干凈后,可選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鐘(溫度100℃),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遠紅外線消毒柜,溫度達到125℃,維持30分鐘,消毒后溫度降至40℃以下再開柜,防止口杯炸裂??诒?、餐具每個兒童2套,供消毒輪換使用。
6、毛巾消毒每天1次:將毛巾清洗干凈后,流通蒸汽消毒30分鐘(溫度100℃),或煮沸消毒30分鐘。毛巾每個兒童2套,供消毒輪換使用。
7、手消毒:飯前便后徹底清潔雙手,采用肥皂流水洗手。衛生間內應備有洗手消毒劑。
8、廁所及其地面消毒每天2次:用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洗刷便池,廁所的地面每天用上述消毒劑拖地。
9、便器消毒:托班便器用后使用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浸泡時,消毒液要漫過容器,消毒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備用。
10、空氣消毒:
(1)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
(2)紫外線燈消毒每天消毒2次:活動室、寢室空氣采用紫外線燈消毒,每次照射時間應大于30分鐘。
(3)過氧乙酸熏蒸:房間密閉后,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溶液7ml(1 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熱蒸發,薰蒸1h,即可開門窗通風。
11、托幼機構發生傳染病應在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監督指導下由有關單位或個人及時進行消毒,或由當地衛生防疫機構負責進行終末消毒;
(三)普通公共場所消毒方法
1、對住過病人的房間應及時進行空氣消毒和物體表面的消毒,可用15%過氧乙酸7毫升(1克/立方米)熏蒸2小時,或用2%過氧乙酸按8毫升/立方米氣溶膠噴霧消毒1小時。消毒結束后進行通風換氣。
2、對住過病人的樓層走道的墻壁、地面和所有公用電梯、樓梯用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溶液按100毫升/平方米噴霧2遍,作用30分鐘后對易腐蝕、褪色的部位可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3、對病人使用過的會議室、娛樂室及大廳、走道等場所應盡可能長時間地開窗通風換氣。必要時可用過氧乙酸進行空氣和物體表面消毒。
4、做為預防性消毒,只需經常通風換氣即可,不需要對環境大規模噴灑消毒,可對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課桌椅、餐桌、嬰兒床欄桿、樓梯把手等)、玩具、游樂設施、寢具及書本等做重點性消毒,清潔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通過紫外線殺滅病毒。
5、為確保公共場所的空調系統安全送風,防止爆發流行,必要時,可對整個供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為每升500-1000毫克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有條件時可以進行空氣消毒和物體表面消毒。
(四)家庭消毒方法
1、如果沒有手足口病患者,家庭住戶一般不需要消毒,可采用最簡便易行的開窗通風換氣方法,每次開窗10到30分鐘,使空氣流通。注意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
2、以下10種情況人們需要洗手:飯前飯后;便前便后;吃藥之前;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掃除工作之后;接觸錢幣之后;接觸別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臟東西之后;戶外運動、作業、購物之后;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觸過傳染物品的,更要經過消毒反復洗手。
3、家庭有手足口病患者,必須消毒隔離。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兒隔離。患兒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一般需隔離2周?;純河眠^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曬。患兒的糞便需經含氯的消毒劑消毒2小時后傾倒。
4、患兒居室內應空氣新鮮,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每日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間2ml計算,加入適量水中,加熱蒸發,使乳酸細霧散于空氣中。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5、其他。家庭成員有手足口病患者時,參照出現手足口病人后對疫源地進行消毒處理方法,必要時由當地衛生防疫機構負責進行消毒。
(五)醫療機構消毒辦法
1、嚴格執行有關控制醫院內感染管理方法、規范、規定進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參照出現手足口病人后對疫源地進行消毒處理方法。
3、醫護人員必須作好個人防護。診療患者前后洗手和消毒。
三、消毒處理的注意事項
(一)正確的洗手方法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重要內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腸道病毒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后,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后,如廁后,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后、從外面回家后等均應及時洗手。推薦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濕、搓、沖、捧、擦。
1、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雙手下垂,水由腕部向下沖洗、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縫相對搓揉20秒:
(1)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摩擦;
(2)右手掌蓋住左手背來回摩擦,掌心-手背,雙手交替;
(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4)手指相扣、摩擦;
(5)左手抓緊右拇指旋轉摩擦,清潔皺折處,雙手交替
(6)以右手指尖和拇指在左手掌內前后旋轉摩擦,注意清潔皺折處,雙手交替。
3、沖:用清水把手沖洗干凈。
4、捧:用清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再關閉水龍頭。
5、擦:用干凈的毛巾/紙巾擦干或烘干機烘干。
(二)含氯消毒劑使用注意事項
含氯消毒劑:指溶于水產生具有殺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劑,其殺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這類消毒劑包括:無機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鈉(10%至20%)、漂白粉(25%)、漂粉精(次氯酸鈣為主,80%至85%)、氯化磷酸三鈉(3%至5%);有機氯化合物,如二氯異氰尿酸鈉(60%至64%)、三氯異氰尿酸(87%至90%)、氯銨T(24%)等。一般說來,有效氯濃度越高、作用時間越長消毒效果越好。
1、粉劑應于陰涼處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2、所需溶液現用現配。
3、配制溶液時應戴口罩、手套。
4、對織物有腐蝕和漂白作用,不應作有色織物的消毒。
5、物體表面消毒后,應用清水擦拭干凈,防止腐蝕和去殘留。
(三)過氧乙酸使用注意事項
1、二元包裝的過氧乙酸,需先將A、B兩液混合,經24-48小時后才能使用(以說明書為準)。
2、消毒時,室內不得有人。
3、過氧乙酸不穩定,應貯存于通風陰涼處。
4、過氧乙酸對金屬有腐蝕性,對織物用漂白作用,金屬制品與織物接觸后應用清水擦拭或清洗干凈。
5、藥液配制或消毒時,謹防濺入眼內或皮膚上,一旦濺上,馬上用清水沖洗。
6、消毒作業時應做好個人防護,穿工作服、戴好護目鏡和橡膠手套。
(四)消毒劑的濃度配制換算
1、配制方法。例:欲配成0.5%過氧乙酸溶液15公斤進行消毒,需用20%過氧乙酸原液多少毫升?
c1×v1=c2×v2;v1=(c2×v2)/c1
C1為原液濃度(%);C2為擬稀釋溶液濃度(%);
V1為原液體積(ml);V2為擬稀釋液體積(ml)。
原液體積v1=(0.5%×15×1000)/20%=375(mL)
即:在15公斤的噴霧器里,先加入20%過氧乙酸原液375毫升,再加水至15公斤刻度,充分攪拌,即配成0.5%過氧乙酸。
2、濃度換算簡便計算法(交叉法則):
B C
\ /
A
/ \
0 D
B為已知原溶液濃度;0為稀釋用水中所含的消毒劑濃度(一般為0);C為配制液溶液所需原溶液的份數;D為配制該滌液所需加水的份數。
B-A=D;0-A=C。
舉例:用5%的“84”消毒液配制成0.05%(500毫克/升)的該溶液如何稀釋?
5 0.05
\ /
0.05
/ \
0 4.95
根據交叉法得知5%的“84”消毒液0.05份,加水4.95份(即5%“84”消毒液1份加水99份),即成0.05%的500毫克/升“84”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