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疾病預防知識

發布時間:2015-05-07

炎熱的夏季開始了,氣溫明顯升高。這一季節,氣候以晴熱少雨為主,極易發生腸道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中暑、食物中毒等,大家應該注意預防這些疾病。

感染性腹瀉

夏季腸道傳染病以感染性腹瀉多見。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引起的腹瀉病。

臨床主要以腹痛、腹瀉為主,腹瀉次數每日10次以內多見,重者可達十幾次;大便呈稀便、水樣便、洗肉水樣便、粘液便,嚴重者可出現血樣便;病人同時可伴有發熱、惡心、嘔吐、脫水等癥狀。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夏秋季多發,7月至8月為發病高峰月份。

人群普遍易感。食物是感染性腹瀉主要傳播途徑,不良飲水、飲食習慣和不良的個人衛生會導致感染性腹瀉的發生。

預防措施:

居民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喝開水、不喝生水,食用燒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水產品和不潔、腐敗食品。

飯店等餐飲業要做好食品衛生管理,防止食品、食具污染。

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通過蚊子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當人體被攜帶乙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經過14天潛伏期可發病。

臨床表現為持續性高熱,伴有頭痛、嘔吐、抽搐、意識障礙等,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死亡。

流行季節7月至9月多發,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發病高峰季節。

預防措施:

夏季要做好防蚊、滅蚊工作。如出現上述癥狀時,應及早就醫,以免貽誤病情,失去救治良機。

中暑

中暑是因高溫、高濕引起的一種熱平衡障礙或水鹽代謝紊亂,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由于人體大量出汗,水分喪失,導致電解質丟失,循環血量減少導致頭痛、頭昏、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人還可出現高熱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死亡。

預防措施:

重視防暑降溫,尤其高溫下作業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多飲水;工作場所要加強通風降溫,調整作息時間。年老體弱多病者要注意房間通風降溫,勞逸結合等。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進食被污染食物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夏季極易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

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食物中毒常群體性發生。預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衛生;規范食品操作,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不食用腐敗變質或不潔食品。

狂犬病

狂犬病即瘋狗癥,又名恐水癥,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

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癥,怕風、興奮、咽肌痙攣、流涎、進行性癱瘓,最后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犬是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次是貓、狼、狐貍等。人被帶毒的犬、貓等動物咬傷或抓傷后引起發病。

預防措施:

主要是控制傳染源,對家養犬進行免疫,消滅流浪犬,對可疑病犬和病貓進行捕殺。

夏天人們穿著單薄,易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因此要遠離犬、貓等動物。一旦被動物咬傷或抓傷,要到醫療機構正確處置傷口,及時應用狂犬病免疫制劑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