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隨著春天的美好我們迎來了第110個國際勞動婦女節。國際婦女節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是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巾幗不讓須眉”,如果把祖國的發展比喻成一部高歌進行的奏鳴曲,那么女性的奮斗就是其中動人心弦的旋律。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為她,諾貝爾獎第一次有了中國女性的名字。“青蒿素是中醫藥獻給世界的禮物”,她認為,中醫藥應該在“健康絲周之路”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給全人類健康提供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整個文物行業唯一代表,“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她被譽為“敦煌的女兒”,堅守大漠無怨無悔,這一守,青絲變白發,她用行動詮釋了“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
扶貧英雄——黃文秀。北京師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她是“把雙腳扎進泥土”的駐村第一書記。“初心不滅,青春無悔”,黃文秀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一個人要活的有意義,生存的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做出貢獻。”這份莊嚴承諾,黃文秀始終踐行,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一場山洪,讓黃文秀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被追授為“時代楷模”、“ 全國三八紅旗手”。
抗疫巾幗英雄——李蘭娟。她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被譽為“國際上最大的人工肝組織的領頭人”。疫情襲擊,73歲的李蘭娟院士再次出證并希望自己到危重癥病人最集中的醫院去,晝夜奮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應安稱贊她:“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
保家育人——媽媽。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位英雄她任勞任怨,默默付出,全年沒有節假日,隨叫隨到,無償服務還要求有很多技能,她是守護我們每一個小家的后方英雄,她就是——媽媽。讓我們也向媽媽致敬!
今年的國際勞動婦女節因疫情的襲擊,也更突顯出女同胞的奉獻精神和鏗鏘力量。她們或是醫生、護士;或是院士、科學家、軍人;或是新聞工作者;或是育人工作者;或是社工、志愿者;或是……都體現了女性在祖國發展中的偉大責任和擔當。
她們舍小家為大家,柔肩擔重任,紅心寫忠誠。她們是最美逆行者。